陆锦澜夙兴夜寐,不敢懈怠,连晏无辛都忙得团团转。
两人在南书房点灯处理政务,疲惫时,晏无辛嘟囔了一句:要是如蓁在就好了。
两人对视一眼,眼里都蒙上了一层水雾。
是啊,如果如蓁在,她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。可将国家治理好是如蓁的心愿,二人想到此,只得继续埋头,又熬没了一支蜡烛。
陆锦澜这皇上当了一个月,连陆今朝都看不下去了,这辈子从来没见她这么刻苦过。
澜儿,你还是给自己任命一个丞相吧。总是亲力亲为,每天这么多折子要看,多累啊。
陆锦澜道:丞相之位,我还是想给如蓁留着。每次看到朝上空着一个位置,总觉得她就在那里,叮嘱我时时勤勉。
娘你不用担心,我会照顾好自己的,无辛一会来找我。今儿天好,我们出宫走走,散散心。
陆今朝这才放心离去。
陆锦澜换了便服,刚坐着马车和晏无辛出了宫门,便见到一个男人带着几个孩子和守门的侍卫拉拉扯扯。
晏无辛下去问了问,怎么回事?
侍卫道:启禀太尉大人,这个男人非说要见皇上,问他什么事他又说不明白。
晏无辛连忙跑过去跟陆锦澜嘀咕:这是不是你在外面惹的风流债啊?人家带着孩子找上门来了。
陆锦澜算了算,我是有一个孩子流落在外,这几年忙,也没能寻回来,可孩子她爹不是这个人啊。你先去问问怎么回事,别什么没娘的孩子都往我脑袋上扣。
晏无辛又过去问了问,拿了个物件回来,那个男人说你看了这个,就什么都明白了。
陆锦澜接过来一看是个钱袋,看着眼熟,好像她也有过一个一样的。
不过她的早就给人了,给谁来着?天牢一个狱卒。五年前她送晏维津上路,出事时碰巧遇到一个家里也有丧事的狱卒
陆锦澜猛然想到什么,心开始砰砰砰乱跳起来。
她打开钱袋,见里面有一枚的玉佩。玉佩并不贵重,却让她万分激动,因为那是她送给项如蓁的。
陆锦澜立刻从车上跳了下去,四周守卫见了她,慌忙跪拜,陆锦澜却顾不上,她抓住那个男人忙问:这玉佩是谁给你的?
那男人怯怯道:回皇上,这是我家妻主给我的。她说让我今天把这个玉佩交给靖安侯,可是您当了皇上,我就带着孩子们找到皇宫来了。
陆锦澜忙道:你家妻主叫蒋天娇?
正是,不过她已经离开家一个多月了大约就是相尊大人出事那晚,我家妻主那日不当值,狱里的同僚却来家里找她,没说几句话就走了。我家就在天牢附近,不一会儿她又回来,把这个玉佩放到钱袋里,让我一个月后交给您。
她有没有说她要做什么?
男人摇了摇头,她只说有件事她非她去做不可,让我当她死了,对谁也不要说,不要找她,更不许报官。
陆锦澜点了点头,她全都明白了。
没错,没有人希望项如蓁死,大家都知道她是冤枉的,平民百姓更是如此。
那场大火不是意外,而是牢里的人有意为之。蒋天娇为了报答她当年的一点眷顾,和其她人一起,将项如蓁换了出来。而她自己,则成为了第十一具尸体。
当晚的情况那么紧急,身居要职的高官都束手无策,却在谁也想不到的环节,让一群无名的狱卒改变了事情的走向。
她们是平日里不起眼的小人物,却能在千钧一发之际,当机立断,舍生取义。十一个人,都是英雌,必当重重抚恤。
陆锦澜长叹一声,她有没有提到什么地点?让我去哪儿找一个人之类的?
那男人连连点头,有,她说你要问那人在哪儿,就告诉你去南州陈留县,有你要找的人。
几日后,陆锦澜和晏无辛亲自带人赶到了陈留。
一个偏僻小县,人口却也不少。晏无辛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,这个县有七万人,咱上哪儿找去?
陆锦澜叹道:按照刑部薛大人查到的消息,那晚出事后,负责给牢里送饭的一个老妇也跟着一起消失了。那老妇就是陈留人,我猜她把如蓁带到老家来了。
陆锦澜说着吩咐黎劲草去联络地方官府,查询那老妇的住处。她则拉着晏无辛,先四处找找。
两人在集市上东张西望,一会儿被人踩一脚,一会儿被人挤一下。
晏无辛咬牙切齿火冒三丈,正赶上又有一人肩上扛着一大捆柴,刮到她衣服上,顿时划开一道口子。
气得晏无辛大怒,你怎么回事儿?你没长眼啊?我告诉你,我这衣服
晏无辛说了一半,看见那人的脸,顿时愣在那里。
陆锦澜听见她和人吵起来,转身回来,算了,一件衣服而已,找人要紧。
晏无辛一把抓住她的手腕,示意看那个扛柴的人。
那人看起来头受过伤,缠着厚厚的纱布,面色也有几分憔悴。但她们还是一眼就认出来,那人

